BATJ快回来了,想赚钱,这五大问题先要搞清楚!
权威资讯,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!
有媒体报道,证监会正在加快制定CDR细则,有望一两个月内出台;多家保荐机构已在为阿里巴巴和京东准备材料,争取今年6月发行CDR。
CDR被视为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巨头“回A”的最便捷路径之一,谁能分羹?存量还是增量发行?“回A”后该如何估值?小编梳理5大问题,推演BATJ回归可能面临的五大问题。
1
谁能分羹CDR?
CDR,即中国存托凭证,中国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的,用于代表境外股票等基础证券权益的金融工具。投资者购买存托凭证,相当于间接投资了境外公司股票,获得了分享境外公司收益的机会。
目前官方尚未给出CDR交易机制指引,但交易所多年前探讨的CDR的可行性报告,可当做蓝本参考。
不难看出,存券机构和托管机构作用最为关键,能够担此大任的机构之一是国内券商。
天风证券陆韵婷认为,只有龙头券商可以胜任。原因是:
1、存券机构承担的发行、证券注册等职能,券商具有资质;2、为了交易的安全性、速度型和稳定性,一般托管机构是存券机构的境外分支机构;3、在境外购买基础股票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本金,龙头券商有实力。
中信证券3月1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,公司对高科技公司以及“独角兽”的融资机会已有布局,会跟进其IPO或发行CDR业务需求。
同样有此能力的还有海外投行,BATJ赴海外上市及再融资时,其保代券商、财务顾问、承销商大多为华尔街知名投行。
例如,阿里巴巴上市时的保代为瑞士信贷、德意志银行、高盛、摩根大通、摩根士丹利和花旗,财务顾问为罗斯柴尔德;京东上市时的保代为美林、皮尔斯、芬纳史密斯和瑞银,财务顾问为美林、巴莱克、华兴资本。
京东在美再融资时,承销商大多是上市时的“老面孔”,包括美林、皮尔斯、芬纳史密斯、瑞银、巴莱克等。
有投行人士认为,由于CDR涉及跨境交易,很有可能是曾经“辅佐”上市的外资投行和正在摩拳擦掌的国内券商“雨露均沾”。
2
增量还是存量发行?
BATJ巨大的体量,令时常担忧资金分流的A股投资者在面对CDR时颇为揪心。不过,CDR究竟能分流多少资金,还需视其类型而定。
广发策略戴康认为,按照上市公司是否可以融资,DR(存托凭证)分为融资型DR和非融资型DR。融资型DR是上市公司增发新股,以新股票为基础发行存托凭证,因而具有融资功能,资金最终进入上市公司。而非融资型DR是基于存量股票发行存托凭证(比如存托机构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),资金没有进入上市公司,因而不具有融资功能。
根据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现状,其认为,CDR可能是融资型,且大概率不能与基础股票自由兑换。换言之,A股市场与海外市场大概率是两个分割的市场。
倘若如此,没有海外股东将现有股份转换成CDR的压力,CDR对于当前A股市场的分流效应将低于目前共识的1000亿元至3000亿元水平。
3
高位接盘还是分享未来?
不可否认,这个问题很难回答。
从大环境来看,以BATJ为代表的新经济公司大多来自互联网。研究数据显示,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总数稳定在10亿以上,从2017年1月的10.24亿到12月的10.85亿,增长非常缓慢;同比增长率也呈逐月递减的趋势,从而再次验证人口红利殆尽、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面临巨大考验的现状。
需要指出的是,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消退,并不意味着巨头们业绩下滑,反而由于格局逐渐清晰,在不被颠覆的情况下,还能保持持续增长。
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,很多“独角兽”已经过了快速成长期,且境外股市高涨时,这些“独角兽”股价很高,投资者分享“独角兽”成长红利的可能性不大,不排除出现上市之日就是“中石油48块钱”的情景。
他提出,针对“独角兽”回归和快速IPO,要进行投资者教育,既要提示投资机会,也要提示投资风险。
4
如何给CDR估值?
结合广发策略戴康提出的“CDR可能是融资型、参与型、公募型的存托凭证”这一猜测,最终A股市场给予CDR的估值可能会很有A股特色。
以三六零为例,其作为国内互联网安全龙头公司,私有化之前的市值约为90亿美元,而回归A股市场后的估值已超过3200亿元人民币。巨大的估值差异以及上市后巨大的短期波动,均反映着A股估值逻辑的现状。
三六零尚且如此,对于BATJ,A股投资者会给出什么样的衡量标准呢?
国泰君安策略团队认为,中概股回归A股溢价较大,短期催化行业主题,长期折溢价情况可能类似AH溢价情况。
中概股以CDR方式回归A股将以美股中概股为主,且将以“四新”行业中的优质企业为主。CDR无法顺畅兑换海外中概股的概率大,长期折溢价情况可能类似AH溢价情况。海外优质中概股的回归可能带来定价锚效应,长期可能对部分股票有抽血效应。
5
已退市且未拆VIE的公司怎么办?
证监会系统相关负责人在全国两会期间答媒体问时的公开信息显示,目前相关方面正在对改革发行上市制度接纳“独角兽”企业进行操作层面的研究,已在境外上市的新经济公司或将以CDR方式回归A股。海外上市新经济“巨头”的掌门人们也在近期纷纷表态,希望尽早回A。
从理论上来说,只要是境外公司,符合相关规则都可以以CDR形式回归,这其中就包括已经在外私有化但尚未拆除VIE架构的公司。
至于利弊,研究报告已经对比的很清楚。
有投资人士表示,选择哪种,最终需要公司控制人来决定,如果对公司长期发展有信心,无短期巨额融资压力,耗费两到三年的时间成本换得干净的股权关系、A股上市的“完整体验”,并不是坏事,毕竟IPO也准备给新经济公司打开“绿色通道”。
延伸阅读
“独角兽”项目成“香饽饽”
券商投行掀起争夺战
记者 徐蔚 编辑 周宏
富士康的快速过会引发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关注。3月20日,被誉为家用机器人领域“独角兽”的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科沃斯”)成功过会,再次唤起市场对代表产业前沿的“独角兽”拥抱A股的关注。
值得注意的是,富士康和科沃斯的保荐机构均为中金公司。在科沃斯招股说明书的更新稿中,公司着重强调了其“独角兽”性质和战略新兴行业属性,“人工智能”一词出现了50余次。
“目前IPO生态正处于新一轮变局中,监管层明确表态支持国家战略性新经济企业,并且正从制度和资源方面予以倾斜。专业投行能快速领会监管层的思路,‘顺势’转向,从新经济企业的发展红利中分得一杯羹。”上海一投行人士告诉记者。
据悉,近期监管部门鼓励相关券商,积极上报有“独角兽”或新经济相关项目,尤其是生物科技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高端制造四大行业中的独角兽企业。对于这些企业,监管或放宽审批时间和盈利标准,以及“即报即审”的特殊通道。此外,监管层有关CDR的研究正在提速。3月15日,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,中国存托凭证(CDR)将很快推出。
政策春风唤起了机构的极大热情,记者从多家券商了解到,各家投行正在积极筹划培育“独角兽”潜力项目,部分大投行已先行一步取得实质进展,中小投行亦不甘示弱加入优质“独角兽”的争夺战。
3月12日,中信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互动平台上表示,公司对高科技公司以及独角兽企业的融资机会已有布局,会跟进其IPO或发行CDR业务需求。华泰证券某投行人士则向记者透露,公司储备有“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”的四新产业项目,正密切关注监管动态,积极争取走快速通道。
除了挖掘已有的项目储备,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,现在很多投行都在密集走访、积极关注“独角兽”潜力项目。该人士透露:“每个优质项目都同时有多家投行在竞争,大投行在经验、能力方面更占优势,但中小投行凭借在某个专业领域方面的优势也在进行突破。”
相关链接
编辑:邱江
严正声明
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人不得转载、编辑、重新发布。否则,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感谢关注,上海证券报为你每日发送最权威最具深度的财经新闻,欢迎订阅!(微信号:上海证券报)。如你喜欢,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。你也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我们。浏览更多财经资讯可登陆:
http://www.cnstock.com/